当前位置 :

美国陆军战场监视旅的设计与未来发展

2017-12-26 365bet体育开户 郭慧志访问次数:

摘 要:作为五个支援旅之一的战场监视旅,从其模块化概念设计之初就颇受人们的关注,美军2个装甲骑兵团在模块化部队建设过程中从重型转为中型部队,削弱了装甲骑兵的职能,战场监视旅实际上是混合了军事情报和骑兵两个兵种的新型支援部队编制,但这种编制模式带来了很大争议。此外,在边作战边转型的过程中,战场监视旅也在实战中得到了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如今战场监视旅已经更名为远征军事情报旅,其未来发展仍然道路坎坷。

关 键 词:美国陆军 战场监视 侦察 骑兵

 

过去,美国陆军除了师情报营外,还有野战军情报旅负责情报支援行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的“21世纪部队”(Force XXI)陆军转型中,情报旅被取消,职能分别上收到战区情报旅或下放到师军事情报营,师属军事情报营改为直接支援和通用支援两个情报连。随着网络中心战的兴起,对战场态势感知的要求大大提高,情报也不仅仅局限于敌情,还包括地形、天气以及民事等要素;此外,持续性侦察能力也受到格外的关注。

传统的情报单位还部分包括可进行人力情报收集的装甲骑兵团和师骑兵中队,模块化后,师级直属部队被取消,而旅战斗队主要关注于自身行动区域和交通线等方面的情报,因此师属责任区的中间地域缺乏监视,这样敌人可能会趁隙而入,故需要新的情报单位。美军模块化部队在战术层情报方面的变革就是创立了战场监视旅(BFSB),受命对师属空白区域进行态势监管,这样战场监视旅就成为作战师的情报处(G-2),以满足师长对责任区内关键信息的需求。此外,过去师装甲骑兵中队和军装甲骑兵团的情报职能也融入到战场监视旅。美军的构想是到2032年完成全部转型后,战场监视旅将包括一个军事情报营和一个侦察与监视营,也具有其他信息收集能力1

一、战场监视旅的设计

在五个支援旅的设计中,战场侦察部队被证明特别难搞且富有争议。该单位是否类似于卓越陆军时期的军事情报营、装甲骑兵团,或是两者的结合?负责编制设计的模块化工作队在2003-2004年的早期设计中明确强调其情报特性,形容战场监视旅是一个“信息优势”行动单位,强调其具有多学科特性的情报工作。由于侦察和监视能力已经被包含在行动单位(即模块化作战旅)的设计中,因此战场监视旅主要关注于师、军两级的情报工作,除了情报搜集外,其作战能力还可与过去的师骑兵中队和军装甲骑兵团相当2

模块化工作队将战场侦察部队命名为“情报、监视和侦察行动单位”。其设计包括所有层面的军事情报。部队既可以在独立的旅战斗队区域内实施监控,也可以加强机动行动单位的情报工作。其任务是:为在较高战术层使用单位或下属以及联合特遣队指挥官提供及时、相关和准确的情报。如果有必要,可以将特种部队和陆航部队配属到侦察行动中。随后工作队又做了进一步分析,有了更多的修改。2004年2月,该设计单位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字:“侦察和监视行动单位”,取消了情报一词,但部队基本结构大致保持和以前一样:即一个旅司令部;一个军事情报营(含一个战术侦察无人机单元;支援单位;一个远距离侦察部队)。

所设计的侦察单位既可获得部队池中的特种部队,也可以指挥地面武装侦察分队。修改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部队不得不通过作战来获取情报或执行安全行动,必须要有相应的能力。然而,将如何完成这样的任务,在当时并不明了。

2004年3月初,部队被再次更名为“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行动单位”。任务和特点保持不变。在3月9日的碰头会上,伯恩斯将军表示,在模块化部队中骑兵仍然有其作用,载人侦察需要“士兵的专业判断。”他建议,陆军可以为模块化部队创建一个侦察单位部队池,而不是类似于目前的装甲骑兵团。在3月19日的发布会上,曾在职业生涯中指挥过装甲骑兵部队的斯库梅克将军认为,该行动单位的整体设计需要做更多的分析和细化,特别是在如何提供地面侦察资源和以及充当装甲骑兵部队角色方面,应该有所发挥,也许现在可以考虑取消骑兵团的独立组织的地位3

在行动单位演习中,通过兵棋推演首先明确了侦察中队以及无人机单位的地位,这些情报单元增加了战术情报方面的实力,战场监视行动单位配置了一个骑兵侦察中队,下设两个地面侦察分队和一个远距监视分队。这些部队可以在火力行动单位难以覆盖的地域中进行侦测,目的是建构较完整的情报视图4

2004年7月30日,形势有了进一步变化,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指挥官伯恩斯将军作简报时,质疑行动单位是否需要一个地面侦察中队,因为较高战术层使用单位,可以简单地分配给旅战斗队这样的任务,这样也许更有意义。当被告知行动单位需要一个全天候武装地面侦察单位以提供其所需资源时,伯恩斯认为这是“老观念”。他争辩说,这既没有反映出以旅为中心的模块化部队的概念,也没有反映机动行动部队的侦察能力。作为陆军装甲兵种首长的特里·塔克(Terry L. Tucker)少将则表示反对。他认为,“评估显示,较高战术层的使用单位指挥官如果缺乏这样一支部队,他就会调用一个旅级战斗队相关单位,从而降低该单位的作战能力”。模块化工作队高级指导、退役将军胡拜·沃斯·德赛格(Huba Wass de Czege)同意塔克的意见,但伯恩斯并没有被说服,他下令取消地面侦察分队5

2004年8月,斯库梅克将军询问是否有必要建立“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行动单位”,因为一个增强型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由于正在进行战争,军队是很难找到更多的人力和装备来建立这样一支部队。况且已经有了斯特赖克旅这一综合情报能力很强的单位。于是模块化工作队进行了另一轮评估和分析。到了10月,工作队琢磨出新的概念,即模块化部队的紧距(Close)、近距(Near)和远距(Far)侦察、监视、以及目标获取行动的概念。在这种情形下,旅战斗队主要负责紧距行动;而“侦察,监视和目标获取行动单位”主要责任是近距行动;战役级使用单位和联合司令部则负责远距行动。

分析表明,根据其收到任务类型,行动单位需要空中和地面的可调整能力,因此,其设计保留了远距离监视先遣队和无人机连,先遣队属于旅部营,而无人机隶属于军事情报营。此外,行动单位总部有能力控制为其补充的地面和空中侦察监测单位,具体架构见下图。初始设计时称为侦察监视目标获取旅(RSTA),显然是承袭斯特赖克旅的RSTA中队的概念,故也没有骑兵中队。

 

图1:监视旅初始设计6

 

设计者也考虑了需要斯特赖克旅遂行侦察任务的情况,但随后发现,虽然这些单位可以执行任务,但要这样做,必须要大力增强其情报搜集能力;此外,如果以这样的方式使用斯特赖克部队,那么较高战术层的使用单位就缺乏作战部队。鉴于这些研究结果,斯库梅克决定保留模块化部队的情侦监行动单位。即“侦察、监视、目标获取”的模块化部队新概念,并将其命名为“战场监视旅”(BfSB)。

二、战场监视旅的理论与实践

战场监视(Battle field surveillance)是作战职能领域中从战术到战区层面上的理念,与之相关的概念包括侦察、监视、目标获取、情报和情报整合7

按照美军相关手册的定义,战场监视旅主要实施侦察和监视(包括军事情报搜集)任务,可以支持师、军、联合特遣队、其他军种或多国部队。其信息搜集关注METT-TC中的敌人、地形、天气和民事等要素8。战场监视旅信息搜集关注于更高司令部责任区中的未分配地区。由所支援的指挥官分配给一片责任区。战场监视旅指挥官并不控制旅战斗队的侦察和监视单位,每个旅战斗队仍然保留对自己建制内搜集单位的控制并搜集其责任区内的信息9

战场监视旅被设计为可快速反应、自适应并具有多学科性质的情侦监(ISR)组织。采用了传统的由骑兵单位担负的侦察任务外加军事情报单位提供的人力情报,并将各种情报源进行综合,以备在任何环境下遂行作战任务。由于战场监视旅被设定为师-军级情报搜集单位,其职能相当于卓越陆军时期的师情报营+师骑兵中队+军情报旅+军装甲骑兵团,综合性非常强,这也意味着它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干不好。

不过,战场监视旅更类似过去的野战军情报旅,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答案是战场监视旅具有双重使命,一方面,它被设计为师或军指挥官提供传统的反情报、人力情报、信号情报和无人机侦察能力,相当于传统的军事情报旅为作战师提供直接情报支援。另一方面,战场监视旅可在师或军作战环境下独立行动。根据试验版本的模块化部队野战手册定义和解释:战场监视旅可控制重要的地面和空中侦察部队,由于其情报特性,战场监视旅很少为受援司令部执行安保行动。扩编后,战场监视旅可实施警戒任务。当受援司令部要求执行警戒、掩护、地域安全与交通线安全行动时,由战场监视旅将这些任务分配给旅战斗队,或将安保任务分配给某个机动增强旅(MEB)。当敌方威胁较大,战场监视旅下属部队作战能力有限,而受援司令部为了获取信息和态势,将迫使监视旅的作战分队不得不进行机动作战,这将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师司令部会把这一任务分配到某个旅战斗队或某个战斗航空旅,而不是让战场监视旅去冒险。

指挥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关注战场监视旅的成果,要么将某个作战地域(AO)直接分配给战场监视旅,直接了解战场态势;要么依赖从旅到军各个层级的ISR计划。ISR计划是受援司令部参谋人员在作战参谋(G-3)和情报参谋(G-2)领导下的集体成果,实际上就是复合情报源工作。ISR计划明确定义了情报收集的优先权(PIR)和其它需求信息收集优先次序,用这两种方式关注战场监视旅的行动,不过战场监视旅指挥官有很大的自由度来进行情报分配。当情报收集优先权超出战场监视旅的能力范围时,受援司令部将扩充战场监视旅的能力,由其下属的旅战斗队承担部分情报收集任务10

为了完成ISR的复合型任务,人力情报、信号情报、无人机系统和侦察监视单位必须共同做好工作。战场监视旅负责管理自身部队的信息搜集能力或加强旅战斗队的信息收集能力。战区和军级指挥官必须要意识到战术机动部队指挥官和下属的情报部门要依赖于来自战场监视旅军事情报营的人力情报搜集队(HCT)和作战管理小队(OMT)的情报支援。这意味着战场监视旅不仅仅像过去那样把情报上传到师部或军部,更重要的是下达到旅战斗队,这就是网络中心战的管理原则,更加重视发挥下属部队的主动性11

理想总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一名美军旅战斗队情报官谈到其在巴格达的一次行动中所获得的教训:“我对整个野战部队四处分散行动非常失望,我们过于分散,人力情报几乎难以获取,我个人认为他们应当到分配到下属单位中,如果战场监视旅属于师,那么他们的情报支援应当是实实在在的,能让我们感受得到,但实际上,他们对我们帮助不大。”12

究其缘由,还是当初的设计与现实脱节,理想化的组织职能构想并不总是那么适合于现实,毕竟当初设计时的所谓想定和臆造并无本质的区别。战场监视旅为战术指挥官提供情报更多依赖于人力情报单位的合理使用,而不是重复行动。来自第525战场监视旅的一名上尉认为:“战场监视旅在部署前训练不足,没有和旅战斗队一起训练,我们仅仅是雇佣了一名合同商建立了若干想定,没有几个人力情报队有过和旅战斗队合作的经验,因此很难了解步兵营的需求。”13

美军部署战场监视旅的目的就是通过实战测试来发现其不足,好做进一步修改。第525和504战场监视旅主要为军级部门提供情报支援。

第525战场监视旅由于是首先建立的,其人员装备并不完善,根据已有装备建立了修正装备表(MTOE),包括一个不大的旅部、两个规模较小的军事情报营、一个远距侦察(LRS)连、一个网络支援连,一个旅支援连。该旅缺乏关键装备如阴影无人机(Shadow UAV)和木马精神(Trojan Spirit)通讯系统。主要是时间紧迫,美军计划是先将其投入使用,然后再转型为标准设计。但后续多数国民警卫队的战场监视旅则按全般设计装备后入役。

第504战场监视旅是陆军计划建立的10个监视旅中的第2个。在伊拉克行动中,第504战场监视旅被派往伊拉克,包括一个旅部、两个军事情报营、一个远距监视分队、一个网络支援连和一个前方支援连。部署后,504旅还得到了一个航空探搜营。在随后的MTOE中将配属一个骑兵中队,包括一个长距离监视分队和两个轻型骑兵分队。战场监视旅既可以提供直接支援的ISR团队,也可以提供ISR特遣队来完成态势识别与警戒任务。504战场监视旅的ISR特遣队在伊拉克的奈瓦(Ninewah)省执行任务,被命名为“TF 504th”,而整个504旅被称为“TF Ready”。TF 504th包括战场监视旅部和旅部连;38骑兵中队B分队;268网络支援连;163军事情报营A连;509前方支援连的维修单位;以及一个航空侦察单位。A连作为TF 504th直接支援军事情报连,负责指挥控制先知信号情报排和一个人力情报搜集排(含4个人力小队),也是航空侦察系统的情报搜集单位14

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伊拉克的行动中,战场监视旅的概念得到了验证,不足之处也进行了修正。在实践中,战场监视旅得出的最直接的经验就是向装甲骑兵的侦察能力倾斜,而不是过去那样更侧重情报属性。这一点,从条令的制定就可以看出来,战场监视旅的条令是由装甲中心而不是华楚卡堡情报中心负责制定。陆军装甲中心在2009年初开始制定战场监视旅的条令,对其组织和方法进行定义。首先是临时野战条令FMI 3-55.1,随后在2010年6月正式出台了FM 3-55.1战场监视旅15

美军在实地测试后就战场监视旅的编制提出了若干建议16

首先,尽可能部署编制完整的战场监视旅,装甲中心负责侦察中队的人力、装备和训练,因此需要尽快完成相关任务。将MTOE尽快过渡到TOE。还需要将战场监视旅分配给高级司令部进行作战概念的整体测试。下一个战场监视旅可派驻阿富汗与联军和美军师司令部合作,在各种地形下测试其能力和指挥官对ISR的需求。在成立更多的战场监视旅后,应该为每一个已部署的师提供一个战场监视旅。

其次,重新评估军事情报营的结构。军事情报学校根据第525旅的反馈重新检查军事情报营的结构,是像实地检验的MTOE那样含两个较小的情报营,还是标准TOE那样仅含一个较大的情报营。现在测试的概念是将人力和信号情报融合为多功能的队伍,而不是最初设计的专业型连。测试报告认为现在的编制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发现情报并为旅战斗队提供支援。军事情报学校需要密切注意全谱行动中军事情报营的需求,确定哪种设计更有意义。

第三个建议,增加一个旅特业分队营,开始设计时战场监视旅有特业分队营的编制,随后被取消以精简人员。根据对525战场监视旅和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的观察,旅特业分队营对于战场监视旅下属的独立和支援连的使用而言非常关键。这样做可以减少旅部参谋单位计划复杂性,更专注于士兵的需求。但增加一个旅特业分队营可能会使得编制超编,可以考虑在旅特业分队营中增加一个支援行动分排可以满足战场监视旅的需求并为网络支援连、保障连和任何配属到战场监视旅的连级单位提供指挥和控制功能。

目前再度引起的批评就是在侦察分队和远距监视连中均使用悍马(HMMWV)车辆。普通悍马车缺乏防护、火力,以及照相、传感器和激光套件,因此并不适合侦察。标准的 1025/26 悍马车具有野地机动和可被直升机运载的能力,如果增加装甲,就会抵消上述优势。对于战场监视旅和步兵旅战斗队侦察分队而言,理想中的侦察车辆应当能用直升机运载,可防御12.7mm机枪子弹和防地雷,有一个桅杆式伸缩天线,可载各种武器(M2、Mk-19、M240),机动性强,最少可载6名士兵和装备,侦察距离最远可达350英里以上,具有内部电力以外接各种电子设备。而长距侦察(LRS)连对车辆要求较高,可以自维持5到7天,可以采用插入战场的形式,由CH-47支奴干直升机运输到腹地。

其他还包括增加空军战术空管小组(TACP),由于战场监视旅缺乏直瞄或间瞄火力能力,只能依赖外部资源。缺乏战术空管小组使得战场监视旅的联合火力打击能力严重受限,尤其是近距离空中支援。

最后应考虑设立单独的巡逻军事职业代码(MOS)。侦察分队主要由MOS 19D骑兵巡逻专业人员构成。而长距侦察连的士兵却是MOS 11B步兵,实际上所有的侦察单位包括旅战斗队下属的侦察中队均应该是19D而不是19D和11B的混合,因为11B的士兵并没有接受过侦察训练。而且避免与敌人直接接触式的侦察与对步兵守住防线的要求相距甚远。19D的训练应当专注于对其ISR能力的训练,能够在车上和车下完成相应的任务。过去由于装甲和步兵中心各自负责士兵训练,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现在两者整合为机动卓越中心。对侦察部队采用单一的MOS是一个明智之举。由此可见,美军非常重视新组织结构的试验与修正。

三、战场监视旅的编制架构

战场监视旅负责提供全谱作战的ISR支援,当设计完成后,从2004年到2006年,兵种合成中心(CAC)通过训练与条令司令部下属各分析中心、作战实验室、联合部队司令部和兰德公司提供的仿真、研究、演习和评估,一直在验证编制设计。直到2006年8月11日陆军副参谋长批准了现行的设计方案17

战场监视旅在设计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下对应到旅战斗队的G-2和下属的骑兵中队,向上衔接到战区军事情报旅,此外横向与多功能旅互补,正因为其多职能的特性,也是最不容易满足各方面需求且必须不停研究修正的一个部队单位。

战场监视旅包括旅部连、军事情报营、骑兵侦察(营)中队、信号连和支援连。还习惯性包括特种部队、无人机、航空营和其他情报单元,受其管辖或被配属到旗下。其编制如下图:

 

图2:战场监视旅编制图(2006年)18

 

战场监视旅的核心是军事情报营和侦察监视骑兵中队。军事情报营负责信息管理任务,也提供情报收集专家支援旅战斗队的行动。军事情报营能够应用人力情报或信号情报收集信息来满足指挥官的优先任务清单。

每个军事情报营包括一个营部和营部连(HHC),一个技术搜集连(TechColl)、一个搜集与探索连(C&E),一个反情报和人力情报连(CI/HUMINT)。军事情报营可以提供经过训练和装备的、做好任务战备的情报收集小队来支援师级行动。事实上,设计者提供了一个12人的情报小队,大致等于旅战斗队的情报分排。战场监视旅的单位增强了旅战斗队的收集能力而不仅仅在未监视区域内独立行动。由战场监视旅自搜集与探索连派出的情报小分队向所支援的旅战斗队S2报告,而不是向战场监视旅S2报告19

不过,在伊拉克进行实地测试的战场监视旅军事情报营包括了6个连,较正常编制多出一个无人机连和一个反情报/人力情报连。其中,无人机系统连提供空中侦察和监视情报,由阴影式无人机担负此任务,并可以和未来的增距多用途无人机系统衔接。技术搜集连负责搜集信号情报,含6套先知(Prophet)情报搜集系统。探搜(C&E)连和反情报/人工情报连用来为上级提供反情报和人力情报,也可为旅战斗队和支援旅提供人力情报20

侦察与监视中队包括一个中队部分队、两个高机动多用途车辆(HMMWV)地面分队、一个远距监视(LRS)连,包括了15个6-人小队。与先前的骑兵中队不同。中队也包括了火力联络官和空军战术空管小组(TACP)。

和担负传统侦察任务的装甲骑兵中队一样,侦察与监视中队并不打算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正面交锋,而是结合地面巡逻的长处、加上军事情报营的技术和人力情报的效能,对战场上敌人态势能够有充分的了解。关于战场监视旅的进一步讨论可参考知远防务论坛相关信息21

四、2020战场监视旅的设计

根据未来侦察与监视的战术需求,美国陆军认为需要在军或师中增设一个新的侦察单位,以引导情报收集,实施信息作战,强化侦察能力,提供地区和航道安全信息。由于当前战地监视旅的侦察能力、情报能力不充足,导致完成任务能力受限,故在2020美国陆军设计中计划将战地监视旅改编为侦察与监视旅,以提高战场情报分析能力,提高战斗信息汇编能力。陆军共计划编成3个侦察监视旅,即配属第1军的第2侦察监视旅、配属第3军的第3侦察监视旅和配属第18空降军的第11侦察监视旅,其作战使用如图3所示。


 

图3:侦察监视旅的作战使用

 

如图4所示,根据美军2013年9月9-13日召开的“2013机动作战研讨会”上,William Nuckols上校在装甲旅战斗队专组讨论上透露的情况看,侦察监视旅总计将编制2742人,包括旅部连177人;1个远程侦察监视连139人;1个网通连40人;2个侦察营,每个营610人,营部连118人,下辖3个侦察连,每个连164人;1个炮兵营279人,其中营部连99人,2个炮兵连,每个连90人;1个情报营236人,其中营部连57人,多功能情报连96人,开发应用情报连83人;1个勤务支援营651人,其中营部连78人,供给连121人,野战维修连77人,医务连73人,2个侦察前沿保障连,每个连85人,1个炮兵保障连86人,1个情报保障排46人。

 

图4:侦察监视旅编制设计(2012)

 

2020侦察监视旅的最终方案还没有确定,但有消息称,美军又要放弃了侦察监视旅的计划,而要改为侦察警戒旅战斗队。即新建3个侦察警戒旅战斗队,每个军配备1个,其中2个在装甲旅战斗队基础上增建,1个由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基础上增建。除原有完整的装甲旅战斗队和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编制外,再编制1个情报营,1个空中情报开发营,1个陆航营,1个无人机连,1个远程侦察连,1个火箭炮营,再加1个工兵营/1个支援营/1个通信连,还有特战联络组/太空作业组/民事作业组等,共计13个营。对此,美国陆军还有另外一种设想,就是不组建完整的侦察警戒旅,当作战需要时,由现存的装甲旅战斗队或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加入上面必要的部队组成侦察警戒特遣队,完成任务后回归原建制。

按原有的设计计划,战地监视旅改编计划后,多出来的情报营将编入军事情报旅组建新的远征情报旅(含3个情报营)。而进入2014年后,情况又有所变化,美国陆军将直接裁撤原有的战场监视旅,而直接新编4个远征情报旅(EMIB),即现役1个、陆军国民警卫队1个、后备队2个。

五、结语

战场侦察与监视旅是美军在模块化后,在军一级实施战场情况监视与侦察的主要力量,可以弥补作战旅之间的战场空隙,由于过去负责相关职责的装甲骑兵团已经转为作战旅架构,因此这个任务就落到战场监视旅的头上,而且从名称上看更偏重于情报搜集而非作战属性。装甲骑兵团的取消实际上已经宣告老的骑兵编制的消亡,对于钟爱传统、信奉人力情报资源搜集的军界人士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欧文·W·奥利弗就在2013年《装甲兵》杂志(1-3月号)的一篇文章中表述了这种观点22。而且对战场监视旅的实地检验发现,过去的装甲骑兵职能被削弱,导致对战场情报的搜集能力下降,因此增强其战斗力的呼声不断。当然,美军军事情报和骑兵两个兵种之间在监视旅编制上的明争暗斗也愈发激烈。不过从2020侦察监视旅的设计来看,增强作战能力的要求得到了肯定。

作为一个新瓶装老酒的“新鲜事物”,未来的侦察监视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Raven Bukowski:Bridging the doctrine gap [J],Militar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Bulletin,special issue,2008,P5-14

2 William M. Donnelly:Transforming an army at war [M],Centerof Military History U.S. Army,2007,P59

3 同上,P61.

4 John Sloan Brown:Kevlar Legions [M],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United States Army,2011,P309

5 William M. Donnelly:Transforming an army at war [M],Centerof Military History U.S. Army,2007,P62

6 William M. Donnelly:Transforming an army at war [M],Centerof Military History U.S. Army,2007,P64

7 John Sloan Brown:Kevlar Legions [M],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U.S. Army,2011,P308

8 Mission, Enemy, Terrain and weather,Troops and support available - Time available and Civil

9 FM 3-90.6 BRIGADE COMBAT TEAM[M],Department of the Army,2010,P8-92

10 Department of the Army:FMI3-0.1 The Modular Force,2008,P1-14~P1-16

11 [美]国防部部队转型办公室:网络中心战:信息时代新的战争思维方式[J],外国军事学术,2004(12),P54-58

12 Raven Bukowski:Bridging the doctrine gap [J],Militar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Bulletin,special issue,2008,P5-14

13 Ibid

14 Robert P.Walters Jr :BfSBin IRQ[J],ARMY,December,2009,P40-45

15 该条令属于FOUO内参级别。

16 Jaren K. Price:The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Brigade: The Future of Division-Level Intelligence,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Army Transformation Support Brigades Newsletter,No.10-06,2009,P10-11

17 Jaren K. Price:The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Brigade: The Future of Division-Level Intelligence,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Army Transformation Support Brigades Newsletter,No.10-06,2009,P3

18 FKSM 71-8:ARMOR/CAVALRY REFERENCE DATA ,SUPPORT BRIGADES,2010

19 Raven Bukowski:Bridgingthe doctrine gap [J],Military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Bulletin,special issue,2008,P5-14

20 同上,P3

21 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thread.php?tid=39427&extra=page%3D1

22 Irvin W. Oliver:Cavalryin the Future Fight: An Environment for Cavalry Forces[J],ARMOR January-March 2013,P19-22

[责任编辑:huangxx]

共1条记录/1页  
[收藏]